//胰臟癌的營養照護

胰臟癌的營養照護

在談論到胰臟癌術後的營養及照顧部份,通常是聚焦於住院病人而言。其不只在教怎麼吃,因為有些患者會吃不下,所以必須適當的改變飲食方式或以靜脈注射營養液,幫助病人順利地度過傷口恢

復期,以利日後再做化學或放射線治療。

術後體重維持是關鍵控制指標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蘇秀悅主任表示,癌症治療在涉及營養方面上,大多脫離不了有關體重的議題。癌症患者的惡體質非只用單一手術及藥物來治療即可,而是要選擇多元的方式相互配合才會有改善效果。又因為胰臟癌患者的營養狀況會隨著時間拉長而越差,所以於特殊的時間點上積極地給予治療,以及定期做營養不良之篩檢,發現有體重變化時找出原因並給予評估,再輔以營養素之介入,有實證是能夠幫助病人完成治療過程。

蘇秀悅主任指出,有80% 胰臟癌患者於術後第一次回診時,體重已發生減輕現象,當中更達1/3 的病人驟降了10 公斤以上。此關聯著,若有營養不良的狀況出現,則會直接反映在生活品質上,需要立即去改善,以減少併發症產生,進而降低死亡率,否則只要一增加住院天數,就會對整體治療反應變差。而醫師也須先知道病人的營養狀況才能給予支持,其最簡單的評估指標就是看體重有無正常,若下降超過5% 則易增加傷口感染機會及拉長住院天數,和死亡率有高度相關性,應當極力避免此等狀況出現。在臨床上,如病人體重維持及恢復穩定,相對於預後也會一樣好,這是個重要的控制因素。

一般而言,造成胰臟癌患者體重容易下降的問題,和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不足,導致腸胃道功能變差而降低食慾有關。因此醫師多會開酵素類藥物以輔助消化,於術後服用3~6 個月會逐漸回復正常體重。而另外一些可監測的參考如:白蛋白值若小於3.5 則為不足,此和預測術後併發症變多有關聯,或是病人看起來是偏瘦的樣子,以及體重下降10% 以上,都是營養不良的高危險群,需多加積極地補充營養。再者,肌少症也是癌症患者預後好壞的重要指標,其和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關係,病人因體重及肌肉量要不夠,對化療生成毒性抵抗度會較差。此外,很多病人的身體發炎反應會影響體重下降速度,也要涵蓋入營養評估內。

營養篩檢以平衡補充各類飲食
蘇秀悅主任提醒,積極的營養照顧也包含了營養篩檢,只要病人進入癌症治療療程後,在追蹤癌症指標的同時亦做營養篩檢( 從各項診察項目中來看營養攝取量),可於初期發現是否有營養不良的危險性,以儘早介入全方位的協助。而針對熱量補充方面,營養師在做飲食設計時,則要視體重去決定多少,除一些特殊案例之需求外,病人的熱量需求至少要達到正常人的水準,約以25~30 大卡乘以每公斤體重值為主。再者,三大營養素的百分比在胰臟癌病人身上,因其對醣類和蛋白質的代謝較差,就要多給些脂肪來平衡熱量,不過像維生素及礦物質則不用特別補充,但也需於臨床上視個別化狀況去調整配方。另外,醫師不時也要處理病人的痛感,以方便使其進食,再選擇適當營養品後,找方法讓病人吃下,或另決定用靜脈營養素注射之。

蘇秀悅主任建議,多讓病人運動,預後較好,能增加肌肉量,且促進身體活動力及代謝功能。另針對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,能以胺基酸補充液來替代蛋白質食物。還有一些特殊或可改善免疫功能的營養素,經相關臨床醫學實證,也是有助於病人恢復生理機能,例如在配方內加入魚油,當中的EPA 便可降低發炎反應,並減緩能量消耗以維持體重穩定,每天只要攝取2 克即可達到效果,且於其它種類之癌症患者也適用。

最終也在此呼籲,胰臟癌病人在開完刀即可馬上進食,並以腸道營養為優先之第一線補充,盡量將好的物質完整吸收,以防止腸道黏膜萎縮,減少併發症之產生。或許也能加上中醫,組成多元科別之醫療團隊,輔助術後的照護更佳。

資料來源:杏輝醫藥Sinphar Medicine 124期  2018 Feb.(http://www.sinphar.com.tw/_upload/images/1802271444590.pdf)

2018-11-14T17:23:32+08:00四月 16th, 2018|知識中心|